2023年红河学院专升本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怎么样?

2023年红河学院专升本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怎么样?

红河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蒙自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成红河学院,是一所云南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州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是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秉持“博远有鸣,开阔弘毅”的校训和“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的校风,坚持“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应用型”特色发展战略。作为我国西南部离边境线最近的高校之一,红河学院正依托地缘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实践,以“国门大学”新理念打造沿边地区高等教育新高地。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系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24年4月更名而成,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7年11月,办学始于原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于1998年创设的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专业。目前,学院下设生物系、农学系、教学实验中心、行政与教学管理办公室、党务与学生事务办公室5个机构,学院办公实验楼建筑面积11354平方米,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1400多万元;约1200平方米的荷兰文洛式三连栋PC板温室和1个占地575平方米的食用菌实训基地以及10亩的校内专业生产实训基地。建院以来,学院坚持以立足红河,面向云南,围绕服务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求,抓住学校成为云南省首批应用转型示范学校机遇,全面推进生命学院应用转型发展工作。遵循专业定位面向行业、人才培养面向应用、课程设置对接技术、培养目标适应职业需求、培养方案突出能力导向、培养过程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不断充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2016年,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被授予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师资力量: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63人,专任教师5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30人,助理级2人;博士研究生35人,在读博士1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96.8%。其中,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之中药材产业专家组1人,红河学院教学能手8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6,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4人,红河学院十佳教师1人,红河学院师德标兵1人。学科专业: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师范类)、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农学、植物保护、环境生态工程5个本科专业,涉及生物学、农学、植物保护等学科门类。近五年,先后获得云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云南省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高原特色农业专业群”,云南省应用技术型高校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高原特色农业专业群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云南省卓越农林人才计划(植物保护)等平台项目支持;获批云南省校级立项支持(省级备案)硕士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建设学科1个,校级专业硕士建设学科1个。面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截止2024年6月,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265人。人才培养:学院密切结合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积极为地方培养合格人才,紧扣“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建设工作,近五年立项省级、校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31项;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丰富第二课堂为载体,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学院学生获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6项;先后在全国大学生生物学学科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云南大中专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等竞赛中获得各级奖项。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到98.9%以上,以“吃苦耐劳、专业基础扎实、留得住、用得成”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学院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以技术服务、合作研究等形式开展应用性科研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等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书”。通过“高校农作物优质高效栽培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和“高校滇南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以及“云南省高校滇南特色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建设,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生物学”一级学科以及农业专业硕士点建设,促进了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