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考研初试的必考科目,其作用时保证考生具备基本的正确的政治思想理论,还可以培养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政治必考知识点,望参考。

考研政治必背50条知识点汇总

考研必背50条知识点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

2、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为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口号有:

(1)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2)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3)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3、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对应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政治革命,对应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4、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5、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军政军民团结。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

6、在经济生活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垄断组织。

7、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

9、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10、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11、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是的民生。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12、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也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需求。

13、坚实党的领导,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14、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的标志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5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6、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宗旨。着力点: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7、毛..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是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8、“三三制”原则中所说的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共产党员代表工人和农民;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19、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0、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外无独立。

(2)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2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可能性:

(1)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2)广大农村深受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

23、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人的社会关系。

24、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5、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2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是教育引导。

27、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氛围要凝聚共识。

28、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提和基础。

29、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30、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31、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

32、我国对外工作牢牢把握的主线: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

33、近代沙皇俄国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34、1860年,《北京条约》中割去香港到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35、中法战争时率领军和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冯子材。

36、1911年武昌起义具体组织者和发动者:共进会和文学社。

37、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是:三湾改编。

38、奠定了中央苏区基础的根据地:赣南、闽西。

39、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与国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深等发动反蒋抗日事变,这就是“福建事变”。

40、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的是陕西吴起镇。

41、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先后开辟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其中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2、1957年整风运动的整风形式是:开门整风。

43、延安整风时期的整风形式:党内整风。

44、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45、整风整党运动批判的主要思想是:居功自傲。

46、表现和反映人生观的是人生态度。

47、公共生活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48、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有:协调性、活动性、过程性。

4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50、《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