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绍兴县实验中学,绍兴县实验中学的校长是谁很多朋友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绍兴县实验中学的校长是谁:赵水荣
2,绍兴县实验中学的学校概况:学校坐落在轻纺城现代教育园区内,毗邻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交通发达,学生来源五湖四海;学校地处江南水乡,会稽山麓,瓜渚湖畔,环境优美,风景怡人。学校现有寄宿部住校生200余人,配有专职生活指导老师,值周教师。保安24小时值班巡视。
3,绍兴县实验中学哪个老师教得最好:虽然比不上市一中,但也不错了
4,浙江绍兴县实验中学校史:绍兴县实验中学创办于1951年,前身为柯桥中学初中部。1996年单独建制,定名为柯桥镇中学。2001年9月更名为绍兴县实验中学。2007年8月,与绍兴县柯桥初中合并组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09年7月,恢复独立办学。2010年9月,位于育才路与裕民路交叉口的新校区成立。
5,绍兴县有几所初中:初中功中学初中元培中学初中元培中学初中文澜中学初中文澜中学初中文理学院附中初中绍兴三中初中树人中学初中昌安实验学校初中长城中学初中亭山中学初中灵芝中学初中梅山中学初中城东乡中学初中东湖镇中初中柯桥镇中初中皋埠镇中初中马山镇中初中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
6,绍兴县实验中学的介绍:绍兴县实验中学,学校现已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学校创办于1951年,1996年7月单独建制,定名为“绍兴县柯桥镇中学”。2000年秋搬入易地新建后的新校舍。2009年“中国轻纺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两校分校。原先的瓜渚湖校区现为“鲁迅外国语学校”,笛扬校区为“绍兴县实验中学”,2010年绍兴县实验中学又新建了人利新校区。
7,绍兴县实验中学的师资力量: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优质教育的保障: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100%,本科90%;县级以上教坛新秀,业务标兵,学科带头人,优质课,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教练员59人,占专任教师的37%;拥有中高级职称95人,占58.6%。专任教师中有90%以上获过教师基本功比武、说课比赛、艺术讲座、课件制作、论文评比、指导学生竞赛县一等奖以上。学校现有党员56人,占在编教师三分之一,下设三个支部,党总支书记为陈张荣同志。
8,绍兴县实验中学的学校校训:厚德·博学·健身·怡心春秋代序,智慧永恒。我实验中学,沐浴惠风,人才辈出,备受各界厚爱。为提品位,蕴内涵,育教化,诸同仁集思广益,特拟“厚德·博学·健身·怡心”为训。◇厚德◇悠悠山阴道,惟德是首;漫漫育才路,立德为先。厚德载物,千古训命。师者,宜懿德修于内,魅力见诸外。严慈互济,情理相融。诚为人,信为事,潜心问道,淡泊荣利。三尺讲台育桃李,四时勤勉传真理。莘莘学子,当精砺今日之学业,图治未来之功德。勤勉行为,进德修身,明是非,扬正气,诚信怀爱,报效家国。◇博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登高则见远,厚积以薄发,学广而理明。为人师者,须博涉百家,精进专业。追溯上下五千年,捭阖纵横九万里。求学问道,当博学之,审视之,慎思之,明辨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学以简约,笃行而不倦。乐学善习,如蚕之嚼桑而吐丝,似蜂之采花而酿蜜。◇健身◇子曰:“健身为本。”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少年之体,宜学鹰击长空,虎啸山谷。故学校体育,当鼎立诸育,使之渗透依存,相互促进。体操眼操、足球手球、活动游戏,须不废不偏,持之以恒。课内课外,宜勤习勤练,贯穿其间。既竞技以健体,亦息劳以舒心,健美相成。◇怡心◇惠风和畅万物长,心旷神怡德业昌。校园氛围,务求心灵润泽。草坪如茵,绿树成荫;亭台楼榭,窗明几净。徜徉其间,如入画卷。仪态端庄渊于心,气质灵秀见于形,心灵恬美征于声。人际和谐,其乐融融。琴棋书画怡心境,能歌善舞展风采。耳目所及,惟有馨香。钟毓灵秀,荟萃人文,雕之琢之,终成金玉。会稽山麓,镜水湖畔。汲汲锓锓,上下求索。凡我师生,当铭我校训,传我文明,创我辉煌!
9,绍兴县实验中学的教育理念: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教育理念定格在“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并在这理念支配下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办学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愿意用自己的价值去创造社会的价值;让学习成为学生轻松而快乐的事;让健康的笑容展现在每个学生的脸上。为此,全校教职工孜孜不倦地努力实践、探索着……教育从细节做起。“好习惯一经养成,终生受用”。初一新生报到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扫教室和包干区的卫生;第一堂课,就是“站如松、坐如神”的训练;第一次作业,抓书写格式的规范;第一次去食堂就餐,给予就餐规矩的训练,等等。学校每学期还特地聘请专家教授作“养成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要求每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展示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要倾注浓厚的人文关怀。把爱播种在学生心里。学校地处繁华的中国轻纺城,社会环境的复杂,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校并没有关起门来办学,而是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辨别真假、善恶、美丑。面对“问题学生”,学校明确指出:家长把孩子送来,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使他们满意;转化一个“问题学生”,等于减少一个社会“危险品”,其功德无量。于是学校把关怀聚焦在他们身上,教师把爱播种在他们心里,从点点滴滴的平凡事做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促使全体学生一起发展。校园里,看不到有穿奇装异服、乱扔垃圾的学生,课间有学生打扫卫生,师生碰面学生主动问好。几年来,几乎没有出现学生严重违纪事件,各种考试几乎无一人作弊,学生互帮互助,充满爱心。
本文解答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