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西昌地区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合并,西昌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境外移民入昌是西昌人口史上的一大特点,从西晋开始,不断有大规模移民来到西昌。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必然会对语言、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西昌方言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历次移民的影响;西昌历来都是川西南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与云南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交往频繁,西昌方言受云南方言影响颇深。所以,西昌方言既有四川方言的特点,又有云南方言的特点。

由于西昌地区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合并,汉族与以彝族为主的27个少数民族杂居。各民族间通行汉语汉文,少数民族语言对西昌方言在语音上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在词汇上却产生了一些影响。由于方言除受到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外,还明显受到当地民俗的影响,因而西昌方言也受到了西昌风土民俗的影响,与西昌的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可以这样说,西昌方言是西昌民俗文化的沉积。西昌的风土民俗在形成和发展中反映了西昌地理环境的特点,接受了巴蜀文化和云南文化的影响,并融汇了历次移民以及少数民族(彝族)带来的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西昌话的由来
西昌方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西昌古为西南夷邛都国地,汉族先民渐入斯土,先后将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等带入西昌。
地处四川西南部的西昌,与云南毗邻,自古两地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因此,西昌话受云南话的影响亦深。西昌话与云南话相比较,有许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