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一脉的历代书家
1:柳公权

柳公权学颜真卿“脱筋换骨”,他将颜体字形拉长、笔画相应变细,但其用笔方法并未改变。
2:苏轼
苏轼学颜真卿“肉中见骨”,实乃学颜体的重要策略,即下笔不能拘谨,用笔胆子一定要大。
3:黄庭坚
黄庭坚学颜真卿“得之笔法”,他学颜体最不像“颜体”,却对颜体笔法游刃有余。
4:刘墉
刘墉学颜真卿“由严变婉”,刘墉学颜体书法,意趣横生、结构遒媚。
5:钱沣
钱沣学颜真卿“惟妙惟肖”,钱沣学颜体,毫不夸张地说,专业技能是最强的。
6:翁同龢
翁同龢学颜真卿“兼收众长”,他最喜用钱沣的笔法写颜体,并将北碑与颜体合二为一。
关于水稻收割的主题词
在全国主场活动方面,以湖南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湖南水稻“种子芯片”重要地位为依托,在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召开稻作文化与粮食安全论坛,展示湖南生态种养稻田、水稻种质资源示范展示、彩色稻田与巨型稻迷宫、美丽宜居村庄等独具湖南特色的“三农”景观。同时结合永州道县、常德澧县等地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开展分会场活动,与主场活动进行现场连线,营造全民“话丰收”景象。
湖南省级层面庆祝活动聚焦“稻花香里话振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乡村振兴看我家”拍客大赛、“新农人”农机操作技能大赛、优质稻田拍卖活动等8大活动,打造秸秆景观创作展示和开展水稻收割赛特色活动,以展示“三农”发展成就为主,让农民唱主角,展示新农人风采。
能分享一下您的书法临帖之路吗
我是2013年开始临帖的。当时早上散步,跟着写地书的人用海绵作笔写字,写着写着慢慢写出感觉来了,于是经人介绍报名参加了南化公司退协举办的老年大学书法班。
五年后又加入了企业退协书法协会。去年国庆七十周年,我向栖霞区书法家协会投稿,一幅自己写的七律《燕子矶蝶变》,用隶书创作的四尺对开作品,被选上了区庆祝国庆七十周年书画作品大展。近三年来南化退书协举办的年展,也年年送选作品入展。去年斗胆参加头条华夏杯书画作品大赛,还以总分十四名的成绩,拿了个四等奖呢。
我从插班学书开始,听从老师的安排建议,走过了楷、行、隶、草、篆、金文的临写之路。临帖是个吃力且艰辛的过程。对初学者来说,选帖当然重要。我们一般一学期选一本帖为主。如唐代颜真卿楷书《勤礼碑》、《多宝塔》等,行书练过《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米芾的《蜀素帖》、《笤溪诗卷》,文征明《前后赤壁赋》等,隶书《曹全碑》、《张迁碑》、《西峡颂》等更多了。魏碑《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等,章草《皇象急就章》、草书《孙过庭书谱》,王羲之《草书七帖》,王铎、怀素、宋徽宗赵佶《千字文》等。篆书《邓石如篆书千字文》,《毛公鼎散氏盘》等,金文《秦风十帖》等。
临帖最大的敌人是急于求成心理,总觉得自己临的不象,从而失去耐心。临帖中要先学会读帖,弄清书家笔法、字法、章法的独特之处,临写了几遍后,再重新读帖,往往豁然开悟,再下笔临之,收获必大。
执笔姿势,我体会成年人临帖,一开始悬腕可以,但最好还是悬肘更好,站立悬肘效果更佳。
如何用墨?也是有讲究的。有主张原墨的,浓墨重彩,养眼,但废墨,且书写较涩。有主张加水稀释的,浓淡适宜,但最好每次在墨砚中加入凉开水数滴调匀为宜。我自己则是坚持用淡墨的,墨少水多,常被老师同学笑话,我则乐此不疲。现在我用淡墨倒能写出浓淡不同的墨色,自己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