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发展怎么样啊

好。沅江综合经济实力较为雄厚。

改革开放20年来,沅江国民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位居湖南省县级城市前列。沅江农村是著名的农作物高产区和全国农产品商品基地,素有鱼米之乡、苎麻之乡,芦苇之乡的美称。沅江鲜鱼、柑桔产量居湖南省第一位,苎麻、芦苇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沅江工业综合优势显著,机械纺织、化工农药、轻工食品,建材造纸是沅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45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6.3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2.44亿元,增长13.4%。人均生产总值15885元,增长11.7%。沅江在湖南排名前20位左右。

沅江最好的牙科医院

1.是沅江市口腔医院。2.因为沅江市口腔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口腔医院,设备先进,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生专业素质过硬,服务态度好,口碑良好,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和信赖。3.如果您需要看牙医,可以考虑到沅江市口腔医院就诊,他们会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和周到的护理,让您的口腔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益阳市有哪些职业高中

益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历教育具备招生资质的学校总共有26所。

公办的学校有:

沅江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

益阳师范学校

益阳市自立职业技术学校

益阳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益阳机械工业职业学校

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益阳市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益阳高级技工学校

湖南兵器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安化县技工学校

民办的学校有:

益阳乐康护理职业技术学校

益阳市四通电脑中等专业学校

益阳科技工程学校

南县创意职业技术学校

益阳电脑美术职业学校

益阳华中物联网中等职业学校

益阳市劳动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益阳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益阳智能传媒职业学校

益阳市扬帆育才职业学校

益阳科达职业技术学校

沅江洞庭技工学校

沅江拐棍洲名字由来

舵杆洲,是洞庭航道上的一个重要路标,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现在的舵杆洲,既无杆也无洲,只在枯水季节显露出一堆废墟,可舵杆洲的名字,不但为洞庭水乡的民众熟知,而且还标上了长江、洞庭湖以及湖南多种版本的地图。一堆不起眼的废墟,为何有如此大的名气?

明嘉靖之前的中洞庭湖,即现在的南县一带,只有露出水面的三座山,即九都山、明山和寄山。所谓“山”,不过是露出湖面的三个土丘而已,平均海拔不到80米。长江之水南泄注入洞庭湖,江水夹带的泥沙被三座山所挡,淤积形成了今天的南县。清朝早、中期,淤积的泥沙还未连成片,九都山在西面首当其冲,淤积的速度最快,寄山在最东端,淤积相对较慢,寄山最小。传说秦始皇当年用赶山鞭赶百座山去蓬莱时,在洞庭湖听到鸡叫,恐泄露仙机,慌忙中将其中一座寄存在此,寄山的名字因此而来。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最早来到洞庭湖的人在这些淤积的荒洲上安家定居,成为这里最早的主人。

在寄山脚下,有一严姓地主,经过几代拓荒,到清康熙年间成为了颇有声望的大户人家。望子成龙的严姓地主让大儿子严鹤寿赴省城长沙考“功名”,严鹤寿乘船出发时正是洞庭湖涨秋水的季节,船行至舵杆洲地域,风浪将船掀翻,严鹤寿葬身鱼腹,留下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

严妻是一位极其坚强、有见识女子,发誓不再嫁,孤身把儿子抚育成人。

雍正初年,长大成人的儿子前往省城赴考,然而厄运再一次降临,严家又多了一个新寡的儿媳和年幼的孙儿。

此时的严妻已经没有眼泪,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再一次勇敢的挺直了腰杆。为了孙儿,也为了南洲的莘莘学子和来往行商船客,婆媳俩在灵堂前高竖孝幡,并声明捐出全部家产,号召大家出钱出力,立志在洞庭湖中间修一座避风港。

婆媳俩戴孝化缘修避风港的义举很快便在洞庭湖区传开,湖南士子们为此肃然起敬,纷纷联名上奏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也为之动容,下旨拨出20万两银子和整修皇宫的部分木料、石料,责令两湖总督督促沅江县将此事办妥,限期竣工。

圣旨一下,地方官吏不敢怠慢,再加上这原本就是造福万民的善举。一时间,行商船客响应者云集,义务运石运木。众志成城,雍正九年(1731),一座用料讲究,具有当时国家级水准的避风港很快矗立在东洞庭湖。由于严家两代女子在此夫死子亡,并在此发现有沉船舵杆(一说是杨幺在此被岳飞击败的沉船),故定名为:舵杆洲,谐音躲风洲。从此,这里成为过往行商船客闯洞庭的避风港,西、南洞庭入长江的通道从此安全畅通,大批南洲子弟从这里走出南洲,后来益阳大码头水运经商文化的兴起也得益于这座避风港。

由于泥沙淤积,加之上世纪五十年代围湖开垦,水面日渐缩小,洞庭湖浊浪排空、汹涌澎湃的景象已难的一见,现代的造船技术和天气预报也使行船安全系数大增,舵杆洲作为航运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也日益减小。到了1969年,当地人为了挖取传说中的镇洲之宝——金牛,将避风港拆毁。那时人们才发现,避风港是建在两层长十米,宽五十公分,厚十公分的整齐松木板上,而这些埋在水下已有230多年的木材,还鲜亮如新。

到了今天,舵杆洲的历史使命并未完全结束,那些进漉湖砍芦苇的小船仍然在这里避风躲浪。